查看完整版本: 六度波羅蜜:忍辱?無生法忍?(淺見分享)
頁: [1]

modshairpete 發表於 2016-4-29 12:30 PM

六度波羅蜜:忍辱?無生法忍?(淺見分享)

本帖最後由 modshairpete 於 2016-4-29 01:32 PM 編輯

必須先聲明,由於自知入世經驗不足,我想藉著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與大家討論,但並不代表自己的見解一定正確。

六度波羅蜜中有一條名叫「忍辱」,不知道一般人看到這個詞彙有什麼想法?
ex:忍辱?就是指被污辱的時候要忍耐對吧?

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會在自己覺得生氣的時候,逼迫自己要忍下去,
更甚至有時候,逃避這個讓自己生氣的問題,想說不要面對他,
結果無形的壓力就會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後好像要把人給逼死一樣。

這個時候難道還要再繼續忍下去嗎?或者應該說...繼續忍下去有什麼意義嗎?

---

在修行的方法裡,有一種方法叫做「無生法忍」。
我的白話翻譯是:不生起煩惱的妄念,並用智慧解決問題。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無生指的應該是內心非常的平靜、坦然,沒有什麼障礙,同時表示沒有什麼妄念;
沒有什麼妄念的時候,容易與自性的智慧產生感應,這個時候做的判斷,通常都是比較準確與理性的。

法忍指的是用智慧的方法,讓自己的心情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同時也可以代表在處理事情上更加的圓融、圓滿,
因為如果處理事情能夠圓滿的話,自己的心情當然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所以這是一種修、行並重的智慧。

舉例來說,如果自己對上班的環境感到很不滿,
可以選擇一直在心裡生悶氣,
也可以選擇先靜下來,再好好思維:讓我不滿的人、事、物是什麼?又為什麼他們會是我所不滿的樣子?(因緣觀)
我應該要繼續待在這裡比較好?還是可以嘗試另謀出路呢?
...

如果選擇前者:生悶氣,那就會一直陷入在情緒的輪迴裡;
如果選擇後者:冷靜、理性分析、決策,就可能可以打破僵局,圓滿自己與別人。

當然,知識與經驗往往是不斷累積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還是會想要多學一點東西,
因為可以幫助自己在人生的選擇上,有多一點的機會與準備。


補充內容 (2016-4-29 07:06 PM):
http://www.zencosmos.com.tw/epaper/index.php?id=230
附上一篇開示,可以讓各位看官參禪。

補充內容 (2020-2-18 11:09 AM):
多年之後在看到當時自己的言論,感覺自己過去也是很無知。
略聽聞一些說法,便以為自己了解了大道,禪修略有心得,便向人宣說,但戒行不足。

補充內容 (2020-2-18 11:09 AM):
後來接觸到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才發覺自己很可能被魔所惑,遂才慚愧、懺悔。...<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atbox 發表於 2016-5-24 01:00 PM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生法忍,大乘佛教術語,為菩薩修行忍辱波羅密與三解脫門的成果。

忍辱波羅密可分為柔順忍與無生忍二者。菩薩修行柔順忍,至於頂位,之後進入無生忍,進入無生忍之後,菩薩就不再退轉。

無生法忍是菩薩對諸法畢竟空的體認,菩薩修行至第七地時得無生法忍。

1.^ 《大智度論》卷53:「無生觀有二種:一者柔順忍觀,二者無生忍觀。」
2.^ 《大智度論》卷41:「於柔順忍、無生法忍中間所有法名為頂,住是頂上直趣佛道,不復畏墮。」「頂增長堅固,名為菩薩位,入是位中一切結使,一切魔民,不能動搖,亦名無生法忍。」
3.^ 《大智度論》卷86:「菩薩先住柔順忍中,學無生無滅,亦非無生非無滅,離有見無見、有無見、非有非無見等。滅諸戲論得無生忍。」「乃至作佛常不生惡心,是故名無生忍。論者言得是忍,觀一切法畢竟空,斷緣心心數不生,是名無生忍。」
4.^ 《大智度論》卷87:「云何名無生法忍?知諸法相常不生諸煩惱,從本已來亦常不生。」
5.^ 《大智度論》卷88:「云何為無生法忍?是何所斷何所知?佛答須菩提:得法忍,乃至不生少許不善法,是故名無生法忍。一切菩薩所斷煩惱盡,是名斷。用智慧知一切法不生,是名知。」
6.^ 《大智度論》卷10:「菩薩亦如是立七住中,得無生法忍。」
7.^ 《大智度論》卷10:「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應著。……復有二十法應具足滿。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無相證;三者、知無作;四者、三分清淨;五者、一切眾生中具足慈悲智;六者、不念一切眾生;七者、一切法等觀,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諸法實相,是事亦不念;九者、無生忍法;十者、無生智;十一者、說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別相;十三者、轉憶想;十四者、轉見;十五者、轉煩惱;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調意;十八者、心寂滅;十九者、無礙智;二十者、不染愛。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七地中,應具足二十法。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brookskmeow 發表於 2016-5-25 02:50 PM

就我的認知
您的"無生法忍" 其實就是柔順忍
對我而言, 忍辱不是要你忍著
而是要用更高的心去面對 不讓自己起嗔念
一旦起了嗔念 就如同火焚心一般 會漸漸失去控制
直到一切燃燒完畢 才會後悔
所以我們應該先慢慢訓練自己用更高的心去面對
不起嗔念

而無生法忍
如金剛經言
如佛曾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於當下 祂並無我相人相眾生相 因此不生瞋恨
這邊的就是所謂的無生法忍
連相都是虛幻的 所以他所切割的 不是本相
既然不是本相 又何必嗔怒?
所以才能以平常心對歌利王說 你將來會是我的第一個大弟子
還能願意以平常心渡歌利王
我並沒有辦法像佛一樣
我對他的話的思考所得
如同玩遊戲時 你的角色受到傷害 你會有任何痛感嗎?
你的角色是你 但又不是你
如果角色被打 你應該要生氣嗎?
給您參考...<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shbjohn 發表於 2016-5-28 07:12 PM

末學認為  忍辱波羅蜜 當中忍應該是指能夠承受的意思  你能夠承受的範圍  或有足夠的能力負荷
例如忍飢挨餓 人頂多能忍個30天不吃  但如經過修練也許能三四個月不吃還行  這就是忍  忍辱也同樣
的道理 就看你的氣度到哪裡  而不是強忍而忍 咬緊牙關的忍  應該是忍而不忍  才是忍辱波羅蜜  

pta2266 發表於 2016-5-28 11:45 PM

本帖最後由 pta2266 於 2016-5-29 12:25 AM 編輯

樓上說沒錯,忍辱就是承擔接受的意思,而忍於飢寒等事,是世間忍辱,一般人一兩天不吃飯就會出現飢餓感,若想要繼續忍受下去,不管你忍幾天都叫作修世間忍,因為在你感覺飢餓通常就伴隨苦受難耐,只能說他在修世忍但與忍辱波羅蜜不同。 

忍辱波羅蜜就像4樓說的,忍而不忍,或說忍無可忍(無忍而忍),要達到這樣的境地不但要借參禪,還要像3樓所說的成就對無相有起碼的功夫,而要真知無相就必須伴隨”般若智慧”生起,有空相智慧的忍,才能叫修忍辱波羅蜜,所以其實忍辱波羅蜜乃至六波羅蜜的前五,全是智慧法,可說是修成智慧到彼岸的方便。

而忍辱波羅蜜的實地成就,就像3樓所舉的,釋迦佛前生為忍辱仙人的故事。 但是那分成就是借著無生法忍而成就,而不是因無相而無瞋恨就叫無生法忍,因為當你初證無生法忍時,不見得能馬上成就忍辱波羅蜜,但我想應該可以說那分忍辱波羅蜜功德就是無生法忍所顯的功德。  

無生法忍就像2樓所舉的大智度論的論文所說,簡略的說就是"真實"的忍於無生法而不退轉即是無生法忍。 所以樓主言論,所謂的忍辱波羅蜜只是世忍,而所說的無生法忍雖然有提到智慧,但那只是世忍轉來用在世間法,相應而生起的世間智慧,其實樓主提的兩樣都與實際內含無關。 而3樓大大後面的遊戲舉例,有些像是聲聞乘的法無我,亦算聲聞的無生法忍,跟釋迦佛 忍辱仙人時的境界又不太一樣。。

至於3樓大大又說的柔順忍,也不是樓主所提的境界。簡單的說,若大學教授的學問是無生法忍,柔順忍就是大學裡某個副教授已確定這暑假完,開學後他就是教授了,此時的副教授的學問就相當於柔順忍,可是其他無法昇格教授的副教授們的學問就都不是柔順忍。但廣義來說其他副教授也勉強可說是。。。 不管如何柔順忍是非常接近無生法忍的境界的,並非樓主所提之無生法忍說法。...<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黑烏龍 發表於 2016-5-29 02:14 PM

波羅蜜的意思是到彼岸 六度波羅蜜也就依靠六種方式到達解脫的彼岸 而六度波羅蜜須以智慧為前導 所以忍辱波羅蜜依我的看法應以智慧和宏觀來洞達一切 雖有受辱之相而自心不受情緒操弄 不然忍不下來 更遑論解脫

ts03413973 發表於 2016-6-1 01:14 AM

無生是指部升起情緒,因為情緒是執著的溫床,執著是入魔的象徵。
法忍是指明白,一切事物皆有其因緣和因果,我們所遭遇的大部分已經是因果的尾端,難以改變,既然無法改變,那起情緒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insane0973 發表於 2016-6-1 01:46 AM

本帖最後由 insane0973 於 2016-6-1 02:05 AM 編輯

南無本師 釋迦牟尼佛

首先就依古德祖師的翻譯 幫您作一下解釋
六度波羅密是印度佛教大乘思想展開時 從菩薩應所修波羅密 有14種 10種 後由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所刪減為六度波羅密(這是龍樹菩薩的見解 不一定是六度波羅密 只是後世佛學專家認為合理也認為剛好 所以廣說六度)

另就無生法忍 應作解為 "無生法" "忍" 兩詞

另魏晉南北朝時 "忍"字在古代中文上為"認"的借代字

無生法為緣起法 就是佛所開示的真理(也作空 法性 自性 無常)

依凡夫 "無生法" "忍"為"對境忍辱" 真的無法忍就無須再忍 只是盡量不要不知不覺 有生嗔心 畢竟是凡夫嘛~~~修行中

依聖人 "無生法" "忍"為 因對緣起法深刻的認知體證 所以不執染境 不生 這是指證果聖人的境界

這是末學的教授師上金剛經的內容 希望能夠幫助你理解

我師父是和尚 目前在外國教書 @@ 他研究經典20餘年 他剛出家有學五種語言中文(古中文 唐語跟我們現在白話用字不同 比較接近現在閔南語的發音 換句話說 古代中國是用河洛話來翻經典的) 另外藏 梵 英 日文就不用說了 學僧必備 經典所需

他有比對梵文 及對其它傳譯的金剛經研究 所以應該不會唬爛XD 就照我師父的說法 不了解就去解 誤會經典原意跟涵意 機率甚大~ 所以目前還是乖乖的聽經聞法中 邁向第五年~~~

願大家能增加智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IGER6G 發表於 2016-6-2 01:44 AM

佛教佛學最大的好處就是  
就是人人可以各說各話  
每個人都可以自以為是 甚至胡說八道
然後 我對 你對 他也對
忍辱 忍什麼辱
[忍辱負重]是啥意思 就是要達成目的的意思
達成啥目的 宣揚佛信仰的目的   
有那麼多屁話嗎
頁: [1]